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开发进程中的先导性、服务性功能。
一是全力推进轨道交通,加强对接协调,进一步优化地铁拱墅段线路布局,加密站点,切实保障地铁 3号、4号、5号、10号线征迁施工。
2018-2020地铁建设计划表
二是加快主次干道和支小路建设,进一步打通断头路,完善区域路网框架,形成城市交通微循环。
三是加快公共停车场库建设,加快公交场站建设,切实缓解“行车难、停车难”。
四是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建设,落实整体开发思维,促进地下空间连网开发,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,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;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, 打造杭钢单元、铁路北站单元、康桥单元和运河新城单元4个海绵区块,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。
五是加快绿化建设。三年新增绿地约 60 万平方米,让“推窗见绿,出门见花” 成为拱墅风景。
7、实施公共配套建设工程
坚持均衡优质、公平普惠,进一步加大民生各领域投入,积极回应群众需求, 努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。
一是加快教育配套设施建设。深化“学校发展群”创新机制,高标准推进51 所学校(幼儿园)建设。
二是加快医疗卫生设施建设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全面启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,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提高居民群众健康水平。
三是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。继续在“五养”上下功夫,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,开工8 家养老院、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,大力发展“嵌入式”微型养老机构。
四是加快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。新建 6 家农贸市场,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。
8、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
积极打造“一带、一核、五片区、多点”文化发展空间,建设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行先试区。
一是建设一批文化设施,加快“金诚之星”剧院、浙江省非遗文献馆、乡愁(民俗生活)纪念馆等建设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。
二是全面提升基层文化站阵地建设,推进上塘、祥符、半山、米市巷、湖墅、拱宸桥和大关文体站建设。
三是打造一批文化地标。点亮烟囱广场、望宸阁、时尚发布中心等文化地标,推进半山文化小镇建设,推出一批非遗作坊、运河文化体验点,活态传承运河历史文脉,打造拱墅文化符号。
四是挖掘一批文化和工业遗存。大力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,开展新一轮文化遗存挖掘、保护、展示工作,复建半山显宁寺,加大水田畈、战国墓葬群、华丰厂区、杭钢等遗存的挖掘保护,留住拱墅的根和魂。
9、实施土地出让工程
定位生命线工程,努力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,发挥出最大的效益。
一是加快土地出让速度。贯彻执行好中央对地方债务管理、防范金融风险要求,处理好阶段性负债与远期平衡关系,结合政府五年还款计划,有序推进土地出让,确保资金安全。
二是加快经营性用地做地收储,在推进地块征迁清零的同时,及早启动农转用报批、占耕指标、土壤修复、规划条件、公建配套等土地收储前期手续办理,确保早日具备出让条件,争取“拆平一块、储备一块”。
三是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土地。加强与市级做地主体沟通,推进“批而未供、供而未用”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;整合国有资产,深入挖潜,盘活资源,提高土地使用效益。
四是切实做好拆后土地管理和利用。对城中村改造后暂时不开发的地块,可临时作为公共服务和民生项目使用,暂不使用的要拆墙透绿,绿化美化,打造便民公共空间,全面落实日常安全监管。
10、 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
围绕“配套完善、生活便利、环境优美、管理有序的新型城市社区”目标,不断提升环境面貌和居民生活品质。
一是实施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。坚持问题导向,顺应群众期盼,先民生后提升, 明确近远期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和内容,近期重点推进老旧生活小区环境综合提升五年行动、老旧住宅加装电梯、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等工作,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结合实际,探索居民、市场、政府多方共同筹资,共同制定改造方案,探索健全一次改造、长期保持的管理机制。
二是加快实施保留农居点综合整治工程,进一步优化《拱墅区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》确定的 4 个“拆整结合” 村和吴家墩农居保留点整治方案,处理好城中村改造与历史遗存保护关系,加快建设,打造运河古水人家与现代都市生活融合的新农居。
三是持续深入抓好“三改一拆”“五水共治”和街容美化等专项行动。实施深耕南部战略,综合推进河道建设与整治、截污纳管、环境美化、庭院改善、序化整治、景观提升、亮化提升等工程,打造干净整洁小区环境,推进“美丽系列”建设,持续提升城市品位,彰显拱墅特色城市风貌。返回杭州365淘房>>